您好,欢迎来到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最新公告:

    学述研究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
    0373-2023530
    传真:
    0373-2023530
    邮箱:
    xinxiangkaogu@qq.com
    地址: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健康路61号
    研究新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学述研究 > 研究新论

    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认知卫辉王奎屯明代御用砖烧制遗址

    发布时间:2019-03-25 人气:971

    作者简介:张自强(1984年——),男,河南驻马店人,助理馆员,主要从事地方文物考古研究。                                                                                    


     李慧萍(1964——),女,河南方城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地方文物考古研究。


     


    The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Wangkuitun imperial brickkiln site of Ming Dynasty in Weihui City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long the Grande Canale of Xinxiang


    Zhang Ziqiang  Li Huiping (Xinxiang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Xinxiang, Henan 453000)


    Abstract:


    The Wangkuitun village is located along the the Grande Canale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he superior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the high quality soil make it one of the imperial brickkiln sites of the  Ming Dynasty capital building. The existing ancient kiln group is an important demonstration for the study and excavation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Xinxiang section of the Grande Canale. Through further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excavation research, we provide detailed and archaeological data for scholars. After this investigation and excavation, we can preliminarily conclude that the site of Wangkuitun ancient kiln group in Weihui City is a large-scale burning base for imperial bricks.


     Key words: The Wangkuitun village of Weihui  ,  Ming Dynasty imperial birck buring, A study of the Grande Canale cultural belt.


     


    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认知卫辉王奎屯


     


    明代御用砖烧制遗址


           


             张自强 李慧萍(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卫辉王奎屯地处隋唐大运河沿线,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质的土壤使其成为供奉明代京城建筑用砖烧造地之一,现存的古窑群是研究挖掘大运河新乡段文化内涵重要的实证。通过进一步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为学者提供翔实的考古资料。经过此次调查和发掘,可以初步断定卫辉市王奎屯窑群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御用砖烧制基地。


    关键词:卫辉王奎屯  明代御用砖烧制 大运河文化带研究


     


     


    一、遗址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概况

    01.png

             卫辉市属于新乡市,殷商时期为畿内牧野地,西汉高祖二年设置汲县,先后为郡治(汲郡)、州治(卫州)、路治(卫辉路)、府治(卫辉府)和道治(豫北道、河北道),明、清属卫辉府,府治汲县。王奎屯砖窑遗址位于卫辉市西南的王奎屯村东北部,西南距七里铺村。遗址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500米,面积约50万平方米。(图一)。2009年6月10日,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石武客专卫辉市王奎屯村段王奎屯墓群发掘过程中发现该遗址[1],结合走访当地村民,当时确认为一处重要的古窑址。


    二、调查原因和目的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指导精神的指引下,为推动大运河新乡段文化带建设,发掘新乡大运河沿线古代文化内涵、了解考证王奎屯砖窑遗址的时代、范围及现状,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于2017年10月,沿卫河故道王奎屯村北至贺生屯段的河堤南侧及周边,对王奎屯砖窑遗址进行了详细的田野考古调查。


    三、考古调查结果


    1、地层分布


    经过调查发现,地层堆积大致相同,呈水平状分布,按土质土色可分为三层:


    第1层:耕土层,灰褐色,厚15-30厘米,含较多植物腐殖质。


    第2层:扰土层,黄褐色,土质较疏松,厚5-40厘米,包含物有陶片,砖块等。


    第3层:褐土层,,厚40-60厘米。


    其下为浅黄色沙土层,为生土。


    2、陶窑遗迹


    此次调查,共发现古砖窑14座,分布在古卫河南堤上或者南堤南侧耕地中(图二)。分别介绍如下。


    Y1,位于古窑群遗址中部,鱼塘的西岸中部,古窑群遗址在断崖上,残宽1.96米,残高1.4米,窑壁厚0.2米,窑内包含物有砖块,烧土。


    Y2,位于古窑群遗址中部,鱼塘的西岸中部断崖上,南距Y1约5.2米。残宽3.5米,残高1.6米,窑壁厚0.25米,窑内包含物有砖块,烧土。


    02.png


     图二 卫辉明代烧窑遗址部分地上遗迹


    Y3,位于古窑群遗址中部,鱼塘的东岸中部断崖上,残宽1.7米,残高1.8米,窑壁厚0.19米,窑内包含物有砖块,烧土。


    Y4、地表已不存,仅余灰痕。


    Y5,位于古窑群遗址东部,古河道南堤的南侧,残宽2.3米,残高0.7米,窑内包含物有砖块,烧土。东距Y6约7.2米。


    Y6,位于古窑群遗址东部,古河道南堤的南侧,残宽1.8米,残高1米,窑内包含物有砖块,烧土。


    Y7,地表已不存,仅余灰痕。


    Y8位于古窑群遗址东部,古河道南堤的南侧,残宽2.5米,残高0.9米,窑内包含物有砖块,烧土。东距Y7约20米。Y8和Y9应当之间有陶窑一座。


    Y9,位于古窑群遗址东部,古河道南堤的南侧,残宽2米,残高1米,窑内包含物有砖块,烧土。东距Y9约6.8米。


    Y10,位于古窑群遗址东部,古河道南堤的南侧,残宽3.6米,残高0.8米,窑内包含物有砖块,烧土。东距Y11约6.3米。


    Y11,位于古窑群遗址东部,古河道南堤的南侧,残宽2.5米,残高0.8米,窑内包含物有砖块,烧土。东距Y12  8.2米。


    Y12,位于古窑群遗址东部,古河道南堤的南侧,残宽1.8米,残高0.7米,窑内包含物有砖块,烧土。


    Y13位于古窑群遗址东部,古河道南堤的南侧.窑内包含物有砖块,烧土。


    Y14,位于古窑群遗址东部,古河道南堤的南侧,残存遗迹。


       王奎屯砖窑遗址因时间久远,废弃后大多被掩埋在地下,地表已难以看清形制。但是通过2009年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石武客专线路项目发掘中发现的Y1可知其形状结构。砖窑的平面形状基本呈马蹄形,窑顶可能为穹窿顶。砖窑可分为窑门、火膛、窑床三部分。窑门采用砖券而成,砖形制较大。窑门下部有砖垒砌而成的出灰口,便于出灰。火膛北部呈长方形,南部呈扇形打开。火膛东西两壁用石头垒砌。窑床位于火膛南部,窑床前部用大砖垒砌,上部用小砖砌平,再在上面铺垫草拌泥(图三)。在此次发掘中出土的砖形制较大,呈长方形,完整砖长约0.48米,宽约0.24米,厚约0.12米。此砖烧制规整,硬度较高。


                           03.png


                   图三、2009年发掘Y1全景


    四、对王奎屯烧造遗址的认识


    1、砖窑选址依据


    王奎屯烧窑遗址沿卫河分布,一般在河堤上或者南侧,方便运输,反映了其是卫河槽运体系下的一点。《明史·河渠志五》也记载:“卫河,源出河南辉县苏门山百门泉。经新乡、汲县而东,至畿南濬县境,淇水入焉,谓之白沟,亦曰宿青渎。宋、元时名曰御河。由内黄东出,至山东馆陶西,漳水合焉。东北至临清,与会通河合。北历德、沧诸州,至青县南,合滹沱河。北达天津,会白河入海。所谓卫槽也[2]。规模庞大且笨重的大批砖料输京运输,其烧造地的选择须以尽量使用便利的水道为先,卫河是黄河以北的水道。更重要的是,卫河沿岸地区,大部地处黄海平原西部,中部和北部,属河流冲积平原,其沉积物颗粒较细。其土壤类型多属潮土,母质为河流壤质冲积物,适于烧造砖瓦。便利的交通、优质的土质,都使这里成为烧窑最佳选址。因此,在这片区域就会出现“沿岸之土谷谷堆堆、林茂草盛,群窑林立, 蔚为壮观”(采自新乡市王村镇文化站驻小里村干部杨观粮整理的民间传说《十里窑场·生龙活凤》)的景观,至今,卫河沿岸仍有“十里窑场”的民间传说。


    2、遗址的性质和时代


    王毓蔺先生依据文献及实物遗迹等资料,认为今卫河沿岸所发现的城砖及砖窑遗址,是明代中期以前为营建北京所行物料采办中的砖料烧造遗迹[3] 。自明永乐四年(1406年)始,明成祖朱棣为营建北京城在南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大规模开办砖瓦烧造,延续200余年。前期烧造自永乐年间持续到嘉靖初年,多由各制造地方及各府军卫所垛集军民夫匠于水道便利处取土及运输地方设窑烧造。卫河及支流是前期烧造中北方地区最为密集的烧造区域 [4]。新乡地区的卫辉、辉县、长垣及原阳武县均设有窑厂。窑厂沿卫河分布,多连绵数里,烧造期间,云蒸霞蔚,蔽日遮天。据王奎屯当地村民传说:在大明朝时期,祖上就有人在此烧砖,烧成之后用黄布包裹,通过运河运往京师。


    到了明代嘉靖中期以后,王奎屯一带窑群逐渐废弃。这是由于当时窑厂多为集中烧造,违农时,别妻子,工匠人夫多有逃亡,官府以原烧造地方上缴烧造银的方式,集中于临清一地,以召商烧造的形式每年固定烧造年例砖百万块以供北京修造[5]。在明代中后期烧造集中于临清后,新乡卫河沿岸地方及军卫烧窑大多废止,有的可能被村民烧制小型建筑用砖使用。其所占土地陆续被沿河地方收回复耕。


    经过此次调查和发掘,结合前期发掘成果,石武客专卫辉市王奎屯村段王奎屯墓群发掘时发现的Y1烧制的A型砖与北京东安门遗址[6]用砖完全对应,形制大小一致。与北京故宫城墙明代的砖尺寸上也十分吻合。可以断定卫辉市王奎屯窑群遗址是明代一处规模较大的御用砖烧制基地。王奎屯明代窑址烧制的砖是专供北京明皇城使用[7]。


    3、保护建议


    王奎屯砖窑遗址已然确定其时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存在对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新乡地方文化宣传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但是它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逐渐被破坏、消失;二是缺少保护组织和保护措施。因此建议政府及主管部门重视这处文化遗产,建立保护组织、制订保护方案。使其成为明代贡奉制度及大运河研究重要的实物资料。


     


    注释:


    [1]、 [7]申文,常寅真:卫辉王奎屯明代窑址研究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第37卷第1期:18-21。


     [2]、张廷玉明史: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5]王毓蔺卫河沿岸明代城砖烧造考[1]中原文物,2013(6) :92一97。


    [4]、(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卷190)[M]万有文库本。商务印刷馆,1936:3848-3849。


    [6]、李华北京东皇城遗址发掘简报「M]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五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44-62。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电话:0373-2023530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健康路61号  邮箱:xinxiangkaogu@qq.com
    ICP备案编号:豫ICP备20008657号-1 版权所有: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统计代码放置